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中老铁路:跨越山河,为梦而来

发布时间:2022/10/27 16:23:07

近日云南卫视播出《友谊之路》第二集《筑路》,讲述中老铁路修路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传奇。中老铁路一端连着中国,一端连着老挝,是连接中老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也肩负着实现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而梦想的实现,来自一位位“筑梦人”的拼搏和奉献。

“铁路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建设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李春弟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中老铁路的建设难度。蜀道难,滇道亦如是。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复杂的地质结构不但让建设者时刻面临高地应力、高地热、高地震烈度等风险,还要随时应对溜塌、突涌、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建设难度超出预想。自2016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中老铁路上的2万多名建设者奋战1800多个昼夜,使中老铁路跨越“三山”“四水”、突破艰难险阻、凝聚创新智慧,用无悔奋斗造就了钢铁长龙,让老挝人民的梦想照进现实。

167座隧道,一隧更比一隧难。中老铁路全线隧道167座,总长达590多公里,占全线总长度的63%。其中,西双版纳隧道全长10.7公里,地层具有高地热特性,洞内作业温度常年高达40摄氏度,而隧道工人真正的工作现场在山腹内1000米。密闭的高温环境,施工时需要大功率风机不断向洞内送风,冰块一车车拉进洞,每天运送20多吨。工人们每工作一段时间就要去冰架旁降温防暑,休息完接着干。即便如此,工人每天要喝5公斤的水,才能避免中暑。而连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隧道——友谊隧道,其中约1.4公里穿越盐层,局部段含盐量高达80%以上,对隧道构造腐蚀性大,国内外罕见。为保证工程质量,2016年6月开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历经16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17年9月达到混凝土实体强度指标要求,攻克了岩盐高侵蚀性世界难题。中老铁路的建设者们不畏困难,摸索出施工“金点子”,才保证了工程如期完工。

301座桥梁,一桥更比一桥长。中老铁路新建桥梁301座,其中建成了元江特大桥、橄榄坝特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元江特大桥的施工现场可谓世界级的工程奇迹。在237米高空上建桥,要应对每秒40米的峡谷大风,7度的地震烈度,5万吨的重力,40度以上的高温,5个月的雨季,以及无数不可预测的突发意外。它全长832.2米,有四个桥墩,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高达154米,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54层楼的高度上要把误差精确到毫米,这场“空中搭积木”如何刷新世界建桥纪录,元江峡谷的高空,考验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另一边,橄榄坝特大桥由东向西穿越田野、鱼塘,芭蕉林和橡胶林,在卫星影像上,全长3.5公里的大桥细如银线,在坝中画出一道弧线,是中老铁路国内段第一长桥。“建桥是为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占用耕地,建成与山川同美、为旅游添彩的风景线。”中铁二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杨帆说。

一路连两国,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从“陆锁”到“枢纽”,从“末梢”到“节点”,一路起而多地兴,一子落而满盘活。作为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条使中国铁路网与境外直接相连的路,一条将中国技术标准、中国设备推向世界的路,一条为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中老经济走廊提供有力支撑的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进入新时代,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老铁路以技术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两国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靓丽名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力量。

一条铁路连接起中老友谊,一条铁路见证了坚守与付出。参与建设的人都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挖出来、架出来的”。这条自云南昆明出发的铁路,翻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三山”,跨过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四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5年的攻坚克难,“筑路者”们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修路架桥、电网建设、信号覆盖、环境绿化,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铁路从图纸变为现实。

随着复兴号动车组驶过167座隧道,301座桥梁,天堑变通途。从美丽富饶的“彩云之南”,到山峦起伏的“森林之都”,这条千余公里的钢铁巨龙,承载着中老两国人民的梦想。穿山岭、跨江河、过田园,铸就了一个“山川奇迹”;也载着互利合作、包容普惠、共同发展的时代呼声,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